代购价格上涨,令买家和代购者郁闷不已。不过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凌巍指出,对于买家来说,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价格,海外代购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其实更值得注意。
两个法律关系
法周刊:海外代购中,有买家、代购人和商品出卖人。怎么看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?
凌巍:海外代购的法律关系中,一般涉及三个主体:买家,即实际购买人;代购人,即名义购买人;还有商品出卖人。
代购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法律关系:
一是实际购买人和名义购买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,委托的内容是购买指定的商品;
二是名义购买人和商品出卖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。
我国民法对此也有一种特殊的制度设计,称为“隐名代理”。在一般的代理关系中,代理人要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,而隐名代理中代理人一般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。
法周刊:是不是因为有这两重法律关系,商品又是在境外购买的,因此加大了海外代购的风险,比如代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?
凌巍:一般情况下,海外代购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商品售出以后,实际购买人的权利如何保障。
我们将海外代购分为三种:熟人海外代购、职业私人代购和官方代购。职业私人代购一般是在电子商务网站开网店,提供代购服务,代购人往往是因公经常出差的个人或导游;而官方代购则多为专业类的购物网站。
代购方式不同,法律风险也不一样。
熟人代购相对保险
法周刊:借熟人出境之机,让其代购一些商品,这种熟人海外代购方式有何法律风险?
凌巍:熟人海外代购在代购中存在的风险最小,但仍有可能面临如下问题:
如果指示不清,买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,根据代理制度,实际购买人只能自己承担损失,且不能直接去要求海外的零售商退货,因为其不是买卖合同的直接相对人;
如果买的商品存在质量瑕疵,甚至对使用者造成损害,实际购买人想对海外零售商诉求赔偿,存在两大障碍,即法律的适用和合同的相对性。
就法律适用而言,比如名义购买人与海外零售商的购买合同在香港等地订立,可以适用香港本地法律,而损害发生在内地,又可适用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就可能涉及法律适用冲突的问题。
另外,如果要援用合同法,名义购买人为合同的当事人,实际购买人直接起诉零售商违约,鉴于合同的相对性,原告身份会受到置疑。
其他代购风险较高
法周刊:相比之下,职业私人代购和官方代购中,买家见不到代购人和销售商,是不是法律风险比熟人海外代购的要高?
凌巍:职业私人代购的法律风险确实要高于熟人海外代购。由于准入门槛低,职业私人代购服务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,而职业私人代购比起普通网络购物又多出一道代购手续,因此不可控的因素更多,对消费者来说也更加缺乏保证。
除存在熟人海外代购的各种风险外,职业私人代购还有自身特殊的风险:职业代购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,赚取过多差价,损害购买人的利益;由于网络的虚拟性,代购环节出现问题,代购人可以轻易逃脱,实际购买人又很难直接与国外商家接触,无法维护自身利益;大量职业私人代购可能涉嫌逃税,触犯国家税法。
而官方代购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网络的潜在隐患:对购买人来说,风险往往出在商家信用、产品质量、投诉退货等环节;对代购网站来说,可能也不得不面对涉嫌逃税的法律风险。另外,有不少产品的销售会引发知识产权问题,更麻烦的是,一旦所购商品涉及卫生安全问题,代购者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和风险。
怎样加强防范
法周刊:现在进口税免征额度收紧,表明有关部门对海外代购的监管加强。那么从买家角度,如何防范上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?
凌巍:首先,买家最好选择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。对于私人开建的代购网站,要认真审查其资信情况。
其次,由于网上购物有一定风险,建议代购时选择可靠的支付方式,并在支付时留意选择担保支付而不是即时到账。因为担保支付可以在收到商品并查验之后再确认支付,而即时到账是预先支付的一种方式,相对来说不够保障。
再次,为防止货物出现假冒、质量问题,买家应要求代购人提供购物凭证、收银单据、出售商家的联系电话、地址等,并保留邮寄凭证,以备查询。而且尽量选择海外直邮的送货方式,可有效避免假冒、调包的问题。
此外,在网上下订单时最好以文本形式进行,并保存好电子证据,防止日后发生争议手中没有任何凭证。